第一天:台灣-金門-瓊林紅磚樹牆-瓊林風獅爺
《瓊林紅磚樹牆》由金門在地藝術家吳鼎信先生特別籌畫兩個多月,與瓊林村60多位民眾核心協力打造出高三公尺,寬十八公尺的紅磚窯蓋成的樹牆,其紅磚採用古法窯燒方是鑄成,隨著歲月的痕跡,更能激發出紅磚的魅力;紅磚樹牆的推出,立即成為金門十大IG打卡景點!
《瓊林風獅爺》這尊雕工細膩,神態栩栩如生的石雕風獅爺,坐西南向東北,獅身高188公分,寬50公分,深44公分,是金門風獅爺的重要代表作,是觀光客必看的藝術瑰寶。神情威猛,手持「令」旗,胸前佩掛示警鈴鐺,大有一夫當關,萬邪莫侵的架式。既是瓊林村民的守護神,更是金門地區不可或缺的「觀光大使」。
第二天:金門迎賓館-八二三戰史館-羅寶田神父紀念公園-梁山觀止步道-建功嶼﹝視潮汐決定是否能登島﹞-莒光樓-後浦小鎮﹝金城模範街-邱良功母節孝坊-金城總兵署﹞
《金門迎賓館》全世界唯二的金門迎賓館,過去有「地下希爾頓飯店」之稱,於軍管時代,金門早期常有外賓參訪,但苦無住宿的地方,為接待外賓而建造;現除了開放部分的設施外,還展覽了鄧麗君小姐在金門勞軍的相關資料與影片。
《八二三戰史館》民國47年震驚中外的八二三砲戰,寫下中華民國歷史重要的一頁;金門此一小島,卻要負起悍衛中華民國之責,短短的44天,落彈量達47萬餘發,其後又經歷20年的「單打雙不打」,直到民國67年中共與美國建交才結束中共的砲火攻擊。本館建於民國77年,主要展覽金門在戰爭時的展況報導與居民生活情況。
《建功嶼》清末民初時,金門當地百姓會將麻瘋末期病患遷至島內,任其自生自滅,故又稱「麻瘋島」,讓居民聞之卻步。民國38年,國軍在此建立據點,興建嚴密的防禦工事,控制金烈水道;民國49年,才正式改名為建功嶼。
《莒光樓》莒光樓的造型概念,源自於古典建築的做法,但具新意的比例調整與形式轉化,使得整座建築呈現雄渾的氣勢。莒光樓曾作為中華民國郵票的圖案,發行版色甚多,隨著郵票傳佈全球,馳名國內外,更是許多國內外賓客訪金的第一站,與「毋忘在莒」勒石同樣成為戰地金門著名的地標性建築。
第三天:漫步沙美老街-沙美摩洛哥-金門-台灣
《漫步沙美老街》金沙鎮中心為「沙美」,早期沙美是金門相當繁榮的地方,不但有鼎沸的人潮與軍人,但是在軍人大量裁撤與人口外移後,沙美商圈逐漸的沒落,這反而給沙美多了股美麗的惆悵感,雖然人口不再眾多,但是其獨特的文化力與美食卻深植於地方上,透過導覽來窺探沙美的文化之美吧!
導覽路線:沙美車站-沙美中街-沙美摩洛哥-八卦街-萬安堂。